8月17日,应bwin必赢董广辉教授邀请,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英国学术院院士Jessica Rawson爵士,皇家化学委员会会士、社会科学部科研主任Mark Pollard教授,欧洲考古系主任Chris Gosden教授,青年研究员刘睿良博士和唐小佳博士生一行5人访问兰州大学,与我校环境考古团队共同举办了主题为“Cultural exchange and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n Late prehistoric Eurasia”的学术沙龙。bwin必赢董广辉教授、黄小忠副教授、张东菊副教授、马敏敏副教授与研究生等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张东菊副教授主持了上午的活动,bwin必赢副院长李育教授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bwin必赢的发展历史和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问题。随后,Jessica Rawson教授做了题为 “The Arc, its three zones over three periods. were the changes due to climate?”的学术报告,从环境、资源、人口和战争等角度介绍了“中国弧”的重要性,对“中国弧”和周边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Mark Pollard教授以“Flow of Ancient Metal Across Eurasia: an overview.”为题做学术报告,介绍了以微量元素分析为基础的“铜器分组”方法,以GIS为手段的大数据分析揭示了欧亚大陆史前不同阶段青铜器及其技术的传播,重点讨论了欧亚大陆青铜时代金属流通的问题。刘睿良博士就中国青铜时代考古遗址里出土的青铜器物中高放射成因铅问题,做了主题为“The Well-known Enigma in Bronze Age China: Highly Radiogenic Lead”的学术报告,指出中国青铜时代冶铜所用的矿料有多个来源,地学与考古学交叉研究是进一步探索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董广辉教授以“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work of Geoarchaeological Group in Lanzhou University”为题,简要介绍了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工作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十年取得的系列研究进展和成果,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
刘睿良博士主持了下午的学术报告。张东菊副教授做了题为“Prehistoric Human Adaptation to the Tibetan Plateau 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site 151 in the Qinghai Lake Basin”的报告,介绍了青海湖盆地151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和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狩猎采集人群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适应策略。黄小忠副教授以“Climate-environmental change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its impact on early culture evolu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为题做学术报告,介绍了在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开展的湖泊沉积孢粉分析工作,探讨了丝绸之路中段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文化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张山佳博士生做了题为“Detecting the imprints of prehistoric human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 from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northwest China”的报告,展示了丝绸之路东段三个湖泊沉积中不同黑炭组分含量分析的最新结果,并将其与考古和古气候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显示黑炭分析方法在研究古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学术报告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史前时代晚期欧亚大陆的跨大陆文化交流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参会师生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沙龙现场气氛热烈,牛津大学的来访学者与兰州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本次沙龙加深了双方研究团队的相互了解,双方在合作组织国际学术期刊专题、在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分会场、开展合作研究,以及双方人员互访等方面达成了具体的合作意向,为兰州大学和牛津大学在科技考古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