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马轩龙教授课题组及多名师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参加了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2024年亚洲通量网(AsiaFlux)学术年会暨AsiaFlux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会议期间,马轩龙教授主持了分会场3:“陆气交互与气候变化对亚洲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作了题为“Human-dominated dryland greening in Asian endorheic basins”的口头报告。课题组三名学生:曹春艳、邓振铎和李懿,分别进行了题目为“Global upscaling of GPP from FLUXNET sites using MODIS EVI and ecosystem light-use-efficiency model”、“FY4/AGRI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ic products at eddy covariance flux tower sites in Asia and Oceania”和“Satellite observed global dryland greening: drivers and implica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展板报告。
本次会议以“亚洲生态系统的生物圈-大气相互作用和碳循环”为主题,包括特邀报告、专题分会场、技术培训和野外科学考察等多个部分,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美国等国家的200余名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专家学者,旨在总结AsiaFlux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并加强亚洲学者在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和碳储量评估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图1我院马轩龙教授进行口头汇报
图2课题组学生做展板报告并与同行交流
图3马轩龙教授课题组与亚洲通量网主席、日本千叶大学市井和仁教授(左三)合影
通过此次会议,我院师生充分展示了当前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此次会议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平台,激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2025年亚洲通量网会议计划于明年10月至11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廖内省举行。
新闻背景:
亚洲通量网(AsiaFlux)是以微气象涡度相关技术和箱式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亚洲地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及能量通量开展长期观测研究的网络。AsiaFlux于1998年建立,联合了中国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简称中国通量网,ChinaFlux)、日本通量网(JapanFlux)、韩国通量网(KoFlux)等多个亚洲国家通量观测研究网络,通过跨区域联网合作,增加了生态系统观测类型与代表性,极大地推动了亚洲地区通量观测研究工作的发展。亚洲通量网与美洲通量网(AmeriFlux)、澳洲通量网(OzFlux)和欧洲通量网(ICOS)等是国际通量研究网络FLUXNET的组成成员。亚洲通量网主页:http://asiaflux.net